分类目录归档:佛学概念

个人对佛学的感悟和一些概念的记录

摘:一念行者

早晨清醒来,如果你有一个念头想起觉知,
那么,就有意识地下床,有意识地穿鞋子,有意识地抬起你的脚,
有意识地去卫生间……然后有意识地刷牙,有意识地洗脸,
然后有意识地驾车或骑车去上班。
然后,有意识地工作……
如此对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保持个“知”的状态,
这就是“正念觉知”。
它是由一个念头发起,一种以“正念”止“乱念”的方式。
这是有为法的觉,也叫妄觉。
但,如果你就这样不停地练习、练习、练习,
有一天你会发现,这种有为的觉突然“脱落”,你进入了一种不用努力的觉。
同时你也看到了无量无边的光明,周彻一切。
这个过程叫“放大光明”,你所见到的觉叫“本觉”。
当你来到“本觉”,光明普照天地,
此时你的觉行感觉更透彻、更利索、更清晰、更加愉悦和快乐。
跳,你跳在自己不动的见性里;走,你走在无边的不动国。
山,安稳在你的真心里;水,歌唱在你的自性中。
你自己日夜行住坐卧在自己不动的心地上,一切自然而清明。
此时你的觉毫不费力气,这叫“无为法的觉”;
你感到一切像光明照着梦境一样,这叫作“生活在本觉之中”,也叫安住在“空性”之中。
如果你来到这种境地,你想有意识地呆在这种情景里,这叫“守觉”或“守真心”;
也叫“端坐念实相”,也叫“实相念佛”,也叫“安住涅槃城”,也叫“入住大光明”,也叫“活在当下”……
总之,它有很多名称,但指的都是同一情形。
这是最后的境界了吗?当然不是。
如果这样,有为法的觉时,你叫时刻提着个觉——时刻“提着个灯笼”,
那么现在就叫,“时刻举着个太阳”,或者叫“只想过白天不想过黑夜”。
本觉虽然无为的移进了你的世界,但如果你想有为的呆在其中,这又走进了有为法。
对于修行,这不是自然的;这种情况,也必须舍。
修觉之中:开始你时刻提着个觉,提一段时间;
当有一天你进入了本觉,在本觉呆一段时间(其实你不可能出脱它)。
然后都统统的弃舍,你不再追求任何东西,让那些东西来追你。
“哦,觉来了”——它来的正是时刻;“哦,没觉了”——这正是我需要的;
“我又一念来到本觉大光明中了”——哦,知道就行了;“啊,我又从那里出来了”——注意到就可以了。
一旦来到了本觉大光明,就把“觉”念放下吧,觉修结束了。
你干嘛还要拿着提着举着个它?你怕什么?
如果你不怕,没人需要任何法宝;相反,如果你还需要个觉宝,你又迷在觉上了。
过去你迷失在无明念中,现在你又于光明念中迷失;如同,过去你在夜里做梦,现在你在白天做梦一样。那是同一回事。
但,如果你来到了本觉大光明,仍还会有无数无量的妄念来侵犯怎么办?就像白天也遭贼人偷盗一般。
不要想着用你的觉来“克”它,对那些念头做功课。质疑它,让它自动化解,如同以汤销雪。
即使你活在了觉性大光明中,这种质疑念头的功课也是必须的,也是成为货真价实圆满佛的最快方式。
当你活在本觉大光明中,这种质疑念头的功课,是真正的大护法。
没有它,即使你是佛,也仍然会有很多“魔念”来侵扰你,如同佛陀最初成道于菩萨树下,代表五蕴的魔罗的五个女儿来犯他一样。
之于一路觉行,开始你时时提着个觉——叫觉行者;
后来,你进入了觉性大光明并想时刻呆在那个境界里,你叫“空行者”,
再到后来,前两种觉行你都丢了,你就叫“无行者”了,这就是佛了。
佛,如如不动,行而未行,这就是如来,时刻的如来。
诸修行者,这就是“十方薄伽梵,一路涅槃门”的过程。
带觉而行,在觉中行,行在觉中,行而无行,无觉而觉,如来直成。
一点分享,供养十方诸佛菩萨,阿弥陀佛。

菩萨萨乘修行法门

修持法门:六度万行。
发心和目标:度一切众生,直至其成佛。
果位:初发意、一地、二地、三地、四地…十地。
—————–
六度:是指布施,持戒,忍辱,精进,禅定,智慧。这是在戒,定,慧三学之外,加布施,忍辱,精进,合称六度,亦称六波罗蜜或六种功德。
万行:是指六波罗密的表现形式非常多,不同的众生适用不同的方式度化。
布施:财施,无畏施,法施。
持戒:五戒十善
忍辱:无四相,心无挂碍,无生法忍。
精进:不退转。

佛教里大乘小乘菩萨乘佛乘分别指的是什么

摘百度:
大乘与小乘佛教的说法是由北传佛教自己定义的,其中大乘和菩萨乘一样要求信众修行菩萨道直至成佛,而误认为解脱道是“只顾自己不顾别人”的小乘。1957年的世界佛教大会已经明确取消了小乘的说法,而转用南传上座部佛部的提法,南传佛教并不是只有解脱道,也是有菩萨道的,即使是现代也有不少南传菩萨道行者,其中甚至是授记的菩萨。

总的来说,佛陀的教导按终点成就可以分为解脱道和菩萨道,菩萨道包括了解脱道。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,并没有好坏之分,只是在成就上是不同的。但是,菩萨道的难度远远大于解脱道,没有一定的修行水平就说自己行菩萨道甚至是菩萨是非常不妥当的。